
一、《宜城年鉴》是由中共宜城市委、市政府主管,市档案馆、市史志研究中心编纂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创办于1988年,连续编纂出版,本卷为第28卷。
二、《宜城年鉴(2023)》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客观记述2022年宜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基本情况,为社会各界了解宜城、研究宜城提供基础资料。
三、本卷年鉴除特载、大事记、统计资料、附录、索引外,其他内容采用分类编辑法,由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组成。类目原则上以行业来划分,条目构成资料信息基本单元,条目标题以黑体字加“[]”表示。设专记、市情概览、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工业、商贸服务业、交通·通信、住房·城乡建设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监督管理、中国共产党宜城市委员会、宜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宜城市人民政府、政协宜城市委员会、纪检监察·巡察、群众团体、法治、军事、教育·科技、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社会生活、应急管理、街道办事处·镇、人物25个类目,183个分目,1006个条目。
四、专记设“新时代十年宜城经济社会发展”“抗旱救灾”2个专题。“文化·体育”类目改为“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科技”类目关于教育的分目重新设置为:教育综合管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平安教育。在“社会生活”类目下,增设“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分目。
五、卷首彩页设3个专题。收录宜城市行政区划图1幅、专题图片38幅、随文插图73幅、表格103个。
六、本卷年鉴收录内容以2022年度为主,个别内容、卷首图片因需要,部分时间上溯或下延。收录信息由各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各单位提供。涉及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数据由市统计局提供。凡市统计局未予提供的,采用各供稿单位提供的数据。部分数据由于统计口径、方法、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请读者引用时加以注意。
七、本卷年鉴大部分数据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特载”“附录”中部分计量单位沿用市制。
八、本卷年鉴检索方法有目录和索引两种。目录在卷首,编排至条目;索引在卷末,编制主题索引和表格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