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北京海淀年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存真求实,力求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区域发展情况。
二、《北京海淀年鉴》是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承编的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海淀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自2002年起一年一卷并公开出版,本卷为第22卷。
三、《北京海淀年鉴(2023)》记述时限为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部分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时限略有前后延伸)。凡2022年事项,均直书月、日;“年内”指2022年。涉及其他年份的均标明年份。[概况]时间表述为“2022年”,综合性条目时间表述为“年内”。
四、本年鉴采用分类编纂法,由类目、分目、条目组成,部分分目设次分目。分文章体和条目体两种体裁,以条目体为主,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直陈其事。全书条目标题统一用粗体加[]表示。本卷设区情概览、特载、专文、大事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及服务保障、领导调研考察、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海淀区人民政府、政协海淀区委员会、中共海淀区纪委海淀区监委、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法治、军事、中关村科学城、“两区”建设、三山五园建设、经济管理、农业农村、商贸服务业、旅游业、城市建设与管理、应急管理、生态建设、交通邮政通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社会建设、社会生活、街道镇(地区)、人物荣誉、统计资料、附录37个类目。
五、本卷框架有所调整:增设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及服务保障1个类目;撤销法治类目下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分目;在三山五园建设类目下增设“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保护利用分目;城市建设与管理类目下的消防救援、防震减灾2个分目移至应急管理类目下;生态环境类目更名为生态建设。
六、文中除“民主党派”类目部分外,“党”均指中国共产党,“市委”均指中共北京市委,“区委”均指中共海淀区委,“党员”均指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建”工作均指中国共产党建设工作。
七、“两区”指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淀区“两区”指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冬奥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即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冬残奥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疫情。
八、本年鉴收录海淀区党、政、军,区各民主党派、团体、街道、镇负责人名录,均以2022年内任职为限,其中有任免情况的分别予以注明。
九、本年鉴中计量单位名称的使用,除特例外,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亩”在其后括注相应公顷数;记述体育赛事时,采用行业通例“公里”和“公斤”。
十、入鉴资料均由各撰稿单位提供,并经主要负责人审核。部分资料由编辑部收集。主要数据和统计资料由海淀区统计局提供,部分数据由各相关部门提供。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相关部门的个别数据与统计资料不一致的,请以统计资料为准。
十一、《北京海淀年鉴》配有双重检索系统:书前刊有详细目录,书后附有索引,并收录在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电子资料库(hdszb.bjhd.gov.c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