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通州年鉴(2023)》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局,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上一年度区域发展情况。
二、《北京通州年鉴》是一部年度资料性文献,在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和通州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区委党史办(区地方志办公室)主持编纂,自1999年开始逐年编纂并公开出版。
三、《北京通州年鉴(2023)》记述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通州区域内的情况(部分内容依据实际情况时限略有上溯或下延),文中一般直书月、日,不再写年份。
四、《北京通州年鉴(2023)》设有区情概览、特载、专文、大事记、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通州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州区委员会、纪检监察、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法治、军事、功能区建设、经济管理、农业农村、工业信息化、建筑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金融、旅游、交通邮政通信、生态环境、城乡规划与建设、城乡管理、应急管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社会建设、社会生活、街道乡镇、人物荣誉、附录。采用文章和条目体两种体裁,以条目体为主,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直陈其事,文字力求言简意赅。
五、文中除“民主党派”部分外,未标明党派的“市委”均指“中共北京市委”,“区委”均指“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党员”均指“中共党员”,“党建”均指“中国共产党建设”,“城市副中心”“副中心”均指“北京城市副中心”,“区”均指“通州区”。
六、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分别采用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12月发布的《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
七、选入年鉴的文字资料均由各撰稿单位确定专人撰写或提供,经各撰稿单位主管领导审核。一人提供多个条目的,只在最后一个条目后署名。主要数据和统计资料由区统计局提供,已经专人核对。部分分项数据之和不等于总量数据,是由于数值修约误差所致,本书均未作机械调整。照片由区融媒体中心和各供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