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关统计是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统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编制和发布均由中国海关负责。中国海关采用国际通用的贸易统计标准,其数据具有全面性、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0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编制,用中、英两种文字出版,按年度发表中国对外贸易最详细的统计资料。本刊分为一、二、三、四共四卷,发表中国2015年度进出口统计。
一、统计范围
海关统计包括实际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的货物。保税仓库、保税区或经济特区进出境的货物、加工贸易进出口的货物、租赁期一年及以上的租赁贸易货物、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货物、国际间无偿援助的物资以及捐赠品等均列入海关统计。
海关统计不包括暂时进出口货物、租赁期一年以下的租赁进出境货物、进出境旅客的自用物品(汽车除外)、进出境运输工具在境外添装的燃料、物料和食品以及经过中国领土的直接过境货物。
二、商品分类
凡列入海关统计范围的进出口货物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归类统计。该目录1980—1991年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二次修订本为基础编制,1992年起改以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Descriptiong and Coding System)为基础编制,采用八位数商品编码,前六位数是《协调制度》编码,后两位数是根据中国关税、统计和贸易管理方面的需要而增设的本国子目。全目录计有7400余个八位数商品编号。
进出口货物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规定的计量单位统计数(重)量。除特殊情况外,统计重量按净重计算。
三、统计价格
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CIF)统计,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FOB)统计。
到岸价格(CIF)包括货价、加上货物运抵中国关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包装费、运费、保险费和其他劳务费等费用。离岸价格(FOB)不包括货物离开中国关境后的运费、保险费和其他费用。
海关统计价格分别以人民币和美元计值。进出境货物的到岸价格(CIF)或离岸价格(FOB)以其他外币计价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发布的人民币基准汇价
表的买卖中间价和各种货币对美元的折算率分别折算成人民币和美元统计。
四、统计国家(地区)
进口货物统计原产国(地),出口货物统计最终目的国(地)。
原产国指进口货物的生产、开采或加工制造的国家。对经过几个国家加工制造的进口货物,以最后一个对货物进行经济上可以视为实质性加工的国家作为该货物的原产国。原产国确实不详时,按“国家不详。统计。
最终目的国指出口货物已知的消费、使用或进一步加工制造的国家。最终目的国不能确定时,按货物出口时尽可能预知的最后运往国统计。
五、统计时间
进出口货物按海关放行的日期进行统计。海关年度统计数据按公历年汇总编制。
六、资料来源
海关统计的原始凭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或经海关核发的其他申报单证。
七、本刊统计表说明
1.表3“进出口商品构成表”中,商品构成是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本(SITC Rev.3)的分类结构及编码排列的。其中,“初级产品”指SITC Rev.3的0—4类,“工业制成品”指SITC Rev.3的5—9类。
2.表4“进出口商品类章总值表”中,商品类章是按照以《协调制度》(HS)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的分类结构及编码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