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物流新趋势 —— 解读《中国物流年鉴 2024》
在经济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交织的当下,物流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动脉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物流年鉴 2024》犹如一本行业宝典,全面且深入地记录了 2024 年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轨迹,为从业者、研究者以及关注行业动态的人士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与深刻的洞察。
一、物流规模稳健增长,结构优化步伐加快
2024 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优势进一步巩固。《中国物流年鉴 2024》数据显示,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 36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5.8%,增速较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超过 318 万亿元,占比高达 88%,依旧是物流总额增长的核心动力。在智能制造、高技术制造等高端产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高技术产品物流量增速迅猛,超过 15%;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物流量分别增长 15.6%、14.2%,成为工业品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亮点。
同时,随着数字智慧环境的持续升级,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民生消费物流潜能得以释放。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6.5%,强劲带动快递业务量突破 1700 亿件,创历史新高。进口物流在高水平开放的背景下保持稳定增长,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 18.4 万亿元,同比增长 3.9%。其中,与中游生产直接相关的中间品进口物流表现出色,成为进口物流改善的关键动力,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进口物流量全年分别增长 12.4% 和 14.6%。
二、政策助力成本降低,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202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各部门积极响应,协同推进。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降至 14.1%,较上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各环节物流费用比率均有所下降,运输费用与 GDP 比率为 7.6%,同比下降 0.2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比同期下降 0.1 个百分点。
物流基础设施的升级完善与结构优化为成本降低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物流枢纽体系,国家物流枢纽总数增至 151 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枢纽网络,有力推动产业与物流的集聚发展,提升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新增枢纽在功能布局上更加科学合理,强化多式联运、信息集成等综合服务能力,实现跨方式、跨区域、跨领域的高效衔接与融合。不仅如此,海外供应链网络也在不断拓展,我国海外仓数量已超过 2500 个,新增国际航空货运航线 168 条。
三、创新驱动行业变革,绿色智能成为主流
创新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 年,“人工智能 + 现代物流” 加速启动,多家物流企业推出物流大模型,物流无人配送车、自动驾驶卡车和无人机物流配送商业化应用不断提速。例如,在一些电商物流园区,自动化仓库、机器人分拣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货物分拣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新能源物流车成为市场增长热点,2024 年全国新增新能源物流车超过 30 万辆,占新增物流车辆总数的 40%。电商和快递行业积极推广可降解包装材料,使用率达到 60%,同比提高 15 个百分点。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正式开通,跨里海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加速,物流企业加快在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布局,为国际物流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行业主体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
我国 A 级物流企业数量首次突破万家,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 5A 级物流企业超过 500 家,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加快向现代供应链企业转型升级。从行业主体看,当前我国物流相关法人单位超过 90 万个,个体经营户超过 810 万个,物流岗位从业人员超过 5500 万人,即时配送等新业态领域从业人员增长超过 50%,明显高于同期城镇就业人员增长平均水平。头部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规模超过 2 万亿元,占全行业比重超过 16%,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综合服务竞争力持续提升。
《中国物流年鉴 2024》全方位展示了 2024 年中国物流行业在规模增长、成本降低、创新发展以及主体培育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物流行业将在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