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春秋鉴射阳:《射阳年鉴》的二十载修志初心与时代价值
发表于:2025-09-29 22:52:11浏览:67次
一卷年鉴,半部射阳发展史
当 2023 年底《射阳年鉴(2023)》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付梓面世时,这部自 2000 年创刊的年度文献已悄然走过二十三个春秋。从最初的年度资料汇编到如今囊括全国一等、江苏精品等诸多荣誉的权威典籍,18 卷年鉴以累计超千万字的篇幅,为黄海之滨的这座城市立起了一部立体的 “年轮志”。
修志问道:在规范与创新中锚定地方坐标
《射阳年鉴》的编纂始终恪守 “存史要真、资政要实” 的准则。作为射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年度文献,其编纂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采用类目、分目、条目三级框架的中编体结构,将自然地理、政治决策、经济脉动等内容系统梳理,仅《2022》卷便设置 28 个类目、989 个条目,辅以 108 张表格与 121 幅插图,形成 “文字记实、图表佐证” 的立体记述模式。
地域特色的凸显更让这部年鉴有了 “射阳印记”。编纂者始终聚焦年度核心议题:在港口建设的关键节点,详细记录双导堤工程从 2010 年启动到 2023 年通过国家级验收的全过程,用 “抛石 120 万方”“投资超 8 亿元” 等精准数据,还原 “港海经济” 的崛起轨迹;在生态发展领域,专门增设条目记述全国首个海洋生态修复监管系统启用、低(零)碳产业园入选省级试点等标志性事件,让 “绿色发展” 成为贯穿近年卷册的鲜明主线。这种 “年度特点 + 地方特色” 的编纂思路,正是其连续斩获省优秀年鉴一等奖的关键所在。
鉴往知来:三重价值书写时代答卷
存史:为城市立传的 “活档案”
从 2010 年航道疏浚工程到 2023 年口岸验收,从 “飨射阳鲜” 品牌发布到渔业经济领跑全市,年鉴以编年体形式完整留存了射阳从传统农业县向沿海经济强县的转型细节。这种连续性记录形成的史料链,为续修县志提供了坚实基础,更成为后人研究区域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资政:决策参考的 “数据智库”
年鉴中的民生数据总能为政策制定提供镜鉴:通过连续数年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义务教育入学率” 等条目的对比分析,可清晰把握社会发展短板;而港口吞吐量、重大项目投资额等经济指标,则为 “十四五” 规划中 “海洋经济突破” 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正如 2013 年县政府文件所强调的,这份 “资料性文献” 已成为领导决策的 “可靠依据”。
育人:凝聚共识的 “文化载体”
在射阳融媒的阅览室里,常有企业代表查阅投资环境条目,有学子研读地方文化章节。年鉴中 “中车风电叶片投产”“渔业总量全省前列” 等成就的记述,既展现了城市硬实力,更培育着市民的文化自信。这种 “以志育人” 的功能,让修志工作超越了文献编纂本身,成为传承地方文明的重要载体。
薪火相传:修志人的坚守与展望
二十余年编纂历程中,团队始终面临资料征集、质量把控等挑战。为此,地方志办创新工作方法:一方面建立 “部门联动供稿” 机制,确保数据来源权威;另一方面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在篇目设计、条目撰写上持续优化,最终实现从 “一年一鉴” 到 “精品年鉴” 的跨越,甚至成为盐城市唯一斩获 “全国一等年鉴” 的县级刊物。
如今,随着《2023》卷的发行,这部年鉴已成为认识射阳的 “百科工具书”。当后人翻阅这些泛黄的书页,看到的不仅是枯燥的数字与事件,更是一代射阳人 “向海而兴” 的奋斗史诗,这正是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 的深刻内涵。